与歌者何戡

[唐代]:刘禹锡

二十余年别帝京,重闻天乐不胜情。

译文: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,今日重闻宫中旧曲,心中无限感慨。

注释:帝京:帝都,京都。天乐:指宫中演奏的音乐。不胜情:感情无法抑制。

旧人唯有何戡在,更与殷勤唱渭城。

译文: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,他又殷勤地把《渭城曲》唱起来。更:再。渭城:乐府曲名。亦名“阳关”。

注释:何戡:元和、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。更:再。渭城:乐府曲名。亦名“阳关”。

与歌者何戡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,今日重闻宫中旧曲,心中无限感慨。

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,他又殷勤地把《渭城曲》唱起来。

注释

何戡:元和、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。

帝京:帝都,京都。

天乐:指宫中演奏的音乐。不胜情:感情无法抑制。

更:再。渭城:乐府曲名。亦名“阳关”。

赏析

  “二十余年别帝京,重闻天乐不胜情”。两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(828年)诗人回到长安的事与情,但这话同时也就告诉了读者“二十余年”前,诗人曾在帝京,并且听过“天乐”。这表明诗人当年并非长安一布衣。一别多年,帝京重返,且又听到熟悉的“天乐”,此时此地,直教诗人情难自已。这“情”的内涵是喜,还是悲,是伤,抑是慨,并没有明确说出,要知道答案,就必须了解诗人“二十余年”前在长安的情况,而后又是怎样“别帝京”的,“别”后这二十多年又是怎么度过的,还有与他一样告“别帝京”的朋友们,又有着怎样的遭遇。这些问题,事实上就是一段“永贞革新”的兴起和失败的历史,保守势力对革新派残酷迫害的历史,这里有包括诗人在内的“二王八司马”的悲剧,还有这些悲剧人物之间的相互激励、相濡以沫的动人的篇章。只有思索回味了这些,读者才能体会到“二十余年别帝京,重闻天乐不胜情”的深沉的内涵,和无限的悲慨。对此,诗人有时也表现得比较明快直率,比如“昔年意气结群英,几度朝回一字行。海北天南零落尽,两人相见洛阳城”(《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》)。这是头一年(827年)回长安途中在洛阳遇到韩泰时写的,可见这种悲愤之情,久已郁积于胸,“洛中逢韩七”,“重闻天乐”,都不过是遇事则动、借题发挥而已。

  一二两句由今而入昔,思绪万端,言简意丰,情溢于词,而对于全诗来说还只是开始,它给与何戡重逢创造了环境和心理的背景。第三句折转入正题,妙以何戡之在,点出“旧人”之不在,如此情景,则“在”亦悲,“不在”亦悲,无限悲痛,隐于字背。况且唯有的一位旧人何戡,又偏不忘旧事,又为他唱起了当年送别的离歌《渭城曲》——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——可没有人能想到重入长安无故人。何戡一曲,往日的“别帝京”,此时的耆旧凋零,更是齐袭心头,千层浪,万重波。滔滔难平。有人说艺术贵在引人思索,此诗之妙,大概也在于此。

刘禹锡简介

唐代·刘禹锡的简介

刘禹锡
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
...〔► 刘禹锡的诗(654篇)► 刘禹锡的名句(44条)

猜你喜欢

江上偶述

明代郭谏臣

天畔寒云翳日轮,烟江千里一波臣。薄游终日婴尘网,长啸移时岸角巾。

漉酒每思彭泽令,灌畦甘学汉阴人。百年光景今过半,对镜空嗟白发新。

和刘与仁见寄

宋代吴芾

鸡黍经年契阔,池台落日登临。千里空劳回首,一樽谁与论心。

虞美人(春残念远)

宋代刘天迪

子规解劝春归去。春亦无心住。江南风景正堪怜。到得而今不去、待何年。
无端往事萦心曲。两鬓先惊绿。蔷薇发望春归。谢了蔷薇、又见楝花飞。

遗老斋绝句十二首

宋代苏辙

栽竹种松桧,十年未成阴。

昔人定知我,为我养南林。

龟山

宋代苏轼

我生飘荡去何求,再过龟山岁五周。

身行万里半天下,僧卧一庵初白头。

地隔中原劳北望,潮连沧海欲东游。

元嘉旧事无人记,故垒摧颓今在不。

(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,筑城此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