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应制

[唐代]:宋之问

宿雨霁氛埃,流云度城阙。

河堤柳新翠,苑树花先发。

洛阳花柳此时浓,山水楼台映几重。

群公拂雾朝翔凤,天子乘春幸凿龙。

凿龙近出王城外,羽从琳琅拥轩盖。

云罕才临御水桥,天衣已入香山会。

山壁崭岩断复连,清流澄澈俯伊川。

雁塔遥遥绿波上,星龛奕奕翠微边。

层峦旧长千寻木,远壑初飞百丈泉,

彩仗蜺旌绕香阁,下辇登高望河洛。

东城宫阙拟昭回,南阳沟塍殊绮错。

林下天香七宝台,山中春酒万年杯。

微风一起祥花落,仙乐初鸣瑞鸟来。

鸟来花落纷无已,称觞献寿烟霞里。

歌舞淹留景欲斜,石关犹驻五云车。

鸟旗翼翼留芳草,龙骑駸駸映晚花。

千乘万骑銮舆出,水静山空严警跸。

郊外喧喧引看人,倾都南望属车尘。

嚣声引飏闻黄道,佳气周回入紫宸。

先王定鼎山河固,宝命乘周万物新。

吾皇不事瑶池乐,时雨来观农扈春。

赏析

  这是一首应制的七言歌行,记述武后访问龙门之事。史载:武后游龙门,命群官赋诗,先成者赐以锦袍。左史东方虬诗成,拜赐坐未安;之问诗后成,文理兼美,左右莫不称善,乃就夺锦袍衣之。

  此诗的几个词语需要解释。“黄道”是太阳的轨道,因此也就是帝王之道。“鼎”是王朝正统的象征。“瑶池”是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的地方,这里暗示过度奢侈或纵欲的要求。

  宋之问赞美武后的出游,用了许多较早的京城歌行的技巧,但他将夸张的描写诗句连接成近于叙述的形式,显得更加复杂。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京城诗人从京城赋中借来结构,以某种讽喻或否定的反应修饰他们对声色之美的赞扬。这种结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,甚至是危险的。可是,诗人仍然需要以某种道德评论结束诗篇,所以宋之问在结尾赞美了武周政权的正统性及道德力量。

  这首诗不时出现宫廷宴会诗的惯例。最先出现的两句七言诗(第五、六句)不对偶,但是随着诗人开始描写风景,各联诗就完美地相配了。诗人也未放弃宴会结束的长段描写,落日和淹留的快乐都写得与宴会诗一样得体。这种华美的描写风格一定曾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,当杜甫在安禄山叛乱后,回忆唐朝失去的繁盛时,常常哀伤地模仿这种宫廷描写风格。

宋之问简介

唐代·宋之问的简介

宋之问

宋之问,字延清,一名少连,汉族,汾州(今山西汾阳市)人。一说虢州弘农(今河南灵宝县)人。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。

...〔► 宋之问的诗(215篇)► 宋之问的名句(16条)

猜你喜欢

临江仙(代内)

宋代晁补之

马上匆匆听鹊喜,朦胧月淡黄昏。碧罗双扇拥朝云。粉光先辨脸,朱色怎分唇。
暂别宝奁蛛网遍,春风泪污榴裙。香笺小字寄行云。纤腰非学楚,宽带为思君。

喜迁莺(代邑士送梁宰观赴昆山同知)

宋代陈著

南庐佳号。是自许孔明,经纶才调。对柳鸣琴,凭花制锦,小试一同谈笑。怎知画帘难驻,忽又星舆催召。但谶得、耀碑潭水月,交光相照。
驿道。春正好。簇帐擎杯,听取殷勤祷。略鲙松鲈,便膺芝凤,陵溯紫清津要。当家得时行志,回首旧封文庙。疏化雨,障狂澜不尽,生生芹藻。

蕙斛赠赵倅次韵谢其所赋 其二

宋代韩淲

光风转处影摇春,寂寂茅檐自养真。痛饮读骚纕且纫,应言憔悴昔何人。

冬晴行园中

宋代陆游

桔槔灌蔬固已非,竹笕浇花宜见讥。

杏繁梅瘦种性别,一气生杀均天机。

细推物理孰不尔,抟风未可嘲卑飞。

君其置之且共酌,白酒方熟黄鸡肥。

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

宋代欧阳修

寒窗明夜月,散帙耿灯火。

破砚裂冰澌,败席荐霜笴。

废书浩长吟,想子实劳我。

清篇追曹刘,苦语侔岛可。

酣饮每颓山,谈笑工炙輠。

驾言当有期,岁晚何未果。

幽梦乱如云,别愁牢若锁。

雪水渐涟漪,春枝将婀娜。

客心莫迟留,苑葩即纷堕。

何当迎笑前,相逢嘲饭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