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滩

[唐代]:崔道融

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

浣纱春水急,似有不平声。

西施滩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,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。

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,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。

注释

西施滩:西施,春秋时代的越国人,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。苎罗山下临浣江,江中有浣纱石,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,西施滩因而得名。

宰嚭:即伯嚭。春秋时,吴国太宰,又称太宰嚭。在吴国与越国的争战中,吴王夫差打败越国,俘虏了越王勾践及群臣,勾践贿赂了伯嚭获得了释放,回国后卧薪尝胆,终于灭了吴国。

陷:落得,这里指承担。

浣:洗。

赏析

 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,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。苎罗山下临浣江,江中有浣纱石,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,西施滩因而得名。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,而是针对“女人祸水”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,为西施翻案。

  这首诗立意新颖,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。上联平平道来,旨在澄清史实。据《史记》载,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,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(西施在其中)贿通吴太宰伯嚭,准许越国求和,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,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。这就是历史的真相。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:“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”这个“陷”字用得十分精当,推翻了“女人祸水”论,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。

 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,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,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,用抒情的笔触,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。春天到了,江河水涨,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,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,诉说着世事的不平。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,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,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:“似有不平声。”这“似有”二字,选用得非常得体,真切自然,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。这一联,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,在议论中渗透感情。

 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:“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。西施若解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?”比较起来,两诗的立意相似,又各具特色。罗诗议论充分,能联系“时运”来分析国家的兴亡,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;崔诗发议论,不仅诉诸理智,而且诉诸感情,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,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。

崔道融简介

唐代·崔道融的简介

崔道融

崔道融,江陵人。唐末诗人。以征辟为永嘉(今浙江省温州市)令。累官至右补阙。后避居于闽,因号“东瓯散人”。与司空图为诗友,人称江陵才子。工绝句。僖宗乾符二年(875年),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,辑为《申唐诗》3卷。另有《东浮集》9卷,当为入闽后所作。

...〔► 崔道融的诗(73篇)► 崔道融的名句(6条)

猜你喜欢

十二月初六日出郊途只值雪偶成小律诗

宋代杜范

宦尘役役走长涂,岁晚离家只自吁。

风入破舆寒彻骨,雪穿疎幌秘沾须。

横陈瑞色今如许,定似丰年可大书。

州县徒劳何敢惮,万家温饱即吾庐。

倾杯乐(散水调)

宋代柳永

楼锁轻烟,水横斜照,遥山半隐愁碧。片帆岸远,行客路杳,簇一天寒色。楚梅映雪数枝艳,报青春消息。年华梦促,音信断、声远飞鸿南北。
算伊别来无绪,翠消红减,双带长抛掷。但泪眼沈迷,看朱成碧。惹闲愁堆积。雨意云情,酒心花态,孤负高阳客。梦难极。和梦也、多时间隔。

踏莎行

宋代陈师道

红上花梢,风传梅信。青春欲动群芳竞。林声鸟语带余寒,江光野色开游径。
乍雨还晴,暄寒不定。重门深院帘帷静。又还日日唤愁生,到谁准拟风流病。

携妓乐游张山人园

宋代苏轼

大杏金黄小麦熟,堕巢乳鹊拳新竹。

故将俗物恼幽人,细马红妆满山谷。

提壶劝酒意虽重,杜鹃催归声更速。

酒阑人散却关门,寂历斜阳挂疏木。

送赵民则少盐提举二首

宋代杨万里

汉庭近日少宗盟,情选宗英副匠卿。

高帝子孙谁宿德,翰林风月得先生。

又持一节湖南去,政是三湘鴈北征。

但使远民蒙福了,早归词禁赋新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