钻若网>诗文>晏几道的诗>菩萨蛮·哀筝一弄湘江曲

菩萨蛮·哀筝一弄湘江曲

[宋代]:晏几道

哀筝一弄湘江曲,声声写尽湘波绿。纤指十三弦,细将幽恨传。

当筵秋水慢,玉柱斜飞雁。弹到断肠时,春山眉黛低。

创作背景

 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,旁及百家,尤喜乐府,文才出众,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。他不受世俗约束,生性高傲,不慕势利,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,谋取功名。此词借写一个歌妓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。实则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愁绪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杨国孚.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: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,2011:268

赏析

 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,或有所寄托,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,耳中所闻之曲,不必深究。

 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,首先,用的是筝,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,适合表现哀怨、哀愁的情绪,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。乐曲本是要靠耳听,而无法目见的,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,说“声声写尽湘波绿”。这种修辞手法叫作“通感”,也称“移觉”,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、视觉、触觉、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。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,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,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——澄碧的湘流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,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.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。

 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,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——女子,在以筝弹奏“幽恨”之曲。

 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,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,在宴会席间,沉静地弹筝,“秋水”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,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。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,也有斜行的筝柱,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,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,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。正因如此,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,女子缓缓垂下双眉,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,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。

 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,情感真挚凄哀,风格含蓄深沉,令人可观可叹。

晏几道简介

宋代·晏几道的简介

晏几道

晏几道(1030-1106,一说1038—1110 ,一说1038-1112),男,汉族,字叔原,号小山,著名词人,抚州临川文港沙河(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晏殊第七子。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、乾宁军通判、开封府判官等。性孤傲,晚年家境中落。词风哀感缠绵、清壮顿挫。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,称晏殊为大晏,称晏几道为小晏。《雪浪斋日记》云:“晏叔原工小词,不愧六朝宫掖体。”如《鹧鸪天》中的“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”等等词句,备受人们的赞赏。

...〔► 晏几道的诗(329篇)► 晏几道的名句(66条)

猜你喜欢

度野狐岭

明代杨荣

山头一望一岧峣,四月寒岩雪未消。使节有光南国重,征裘无暖北风遥。

心知圣寿齐三祝,目极祥云丽九霄。共荷恩波同覆载,只惭无补圣明朝。

望海潮

宋代刘一止

东郊人报,春风消息,先归御柳宫梅。残雪恋枝,轻阴阁雨,郁葱瑞气佳哉。清晓九门开。听舜韶声举,迤逦天街。双阙连云,六鳌横海驾峰来。
华灯竞簇楼台。正丰年共乐,欢意徘徊。帘卷弄妆,尘香趁马,轻寒细入人怀。争待凤舆回。看一天星斗,移下蓬莱。是处歌谣,太平声入万年杯。

初春书怀

宋代陆游

底处人间无骇机?超遥且喜谢招麾。

千年涧底孤松秀,万里天边独雁归。

服气昔常憎火食,游山近已制荷衣。

青城况有幽人约,会守丹炉隐翠微。

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

宋代陆游

忆从南郑客成都,身健官闲一事无。

分骑霜天伐狐兔,张灯雪夜掷枭卢。

百忧忽堕新衰境,一笑难寻旧酒徒。

投宿鱼梁溪遶屋,五更听雨拥篝炉。

赠别晏成绩懋父太祝

宋代王令

懋甫相门儿,家世踏缨紞。

早年缀官簿,青衫蔚於菼。

本宜多骄矜,不谓锐意敢。

意贪英雄交,一手欲四揽。

偶来滥予会,臂搦首已颔。

酒狞夸胸襟,顶踵都一胆。

壮心羞摧藏,义内喜葅歜。

要言相死从,顾岂苟难斩。

听其自陈论,峭拔不平渐。

要之当一切,固令不黤黯。

忆予少年时,亦自喜黠{左氵右闯}。

於今老而悔,壮意日凋减。

惜夫相遇迟,君於我已检。

骤闻强大语,若虎饿得啖。

已无相高心,徒有志气感。

春风吹天昏,醉目睨愁黪。

念当相别去,两怀不无惨。

何时重来过,慰我涸辙噞。

唯其去後怀,犹一饱复歉。

幸有西南风,时作寄我椠。